追赶超越在陕西丨对话王若冰:治渭河,守秦岭,兴关中城市群
文丨张勋(方塘智库城市中国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有增长极的引领,从2000年国家开始西部大开发战略到2013年“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 从2008年陕西省政府原则通过《关中城市群建设规划》到2009年国务院批复“关天经济区”;从2011西咸新区成立到2017年西安托管西咸新区;西安及所处关中地区的经济增长关乎到我国西部地区的稳定及崛起。
2015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提出了“追赶超越”的要求,在今天,大西安格局已经尘埃落定,如何放大格局建设大关中城市群,引领大西北,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已成为当务之急。2017年3月2日,方塘智库对话秦岭文化学者王若冰,对如何建设大关中城市群进行解读。
王若冰:甘肃天水人、作家、诗人、秦岭文化学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天水市文联副主席、天水日报社副总编、天水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终南文化书院文化顾问、陕西省旅游文化顾问。2004年完成对绵延中国内陆1600多公里的秦岭山脉的文化考察,2011年完成对渭河流域的文化考察,主要作品有诗集《巨大的冬天》、“大秦岭”系列《走进大秦岭》、《寻找大秦帝国》和《渭河传》、电视纪录片《大秦岭》等。创作理念是为山川立传,首倡“秦岭是中华民族父亲山”和“秦岭文化”概念。
方塘智库:全国目前官方认可的有珠三角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等7大城市群,《关中城市群建设规划》在2008获得陕西省政府通过,范围也已确定,今天,大西安格局下,我们提出建设大关中城市群,期待将大西安、大关中建设成为大西北的龙头和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心脏,您能对大关中城市群的地理范围谈谈看法吗?
大关中城市群
王若冰:我认为应该以历史渊源、地缘文化和向心力为基础,涵盖渭河流域和汉江上游。以春秋秦国立国后的国土面积为核心,如天水作为秦国的发源地,庆阳、平凉虽然当时为少数民族戎狄之地,但因为与秦国长期杂居和交往,在情感上更认同关中文化。
而汉中历史上属于蜀文化、安康和商洛历史上属于巴文化和楚文化。在目前的经济交流中,天水、平凉、庆阳与关中更为紧密,因此应该以西安、渭南、咸阳、宝鸡、铜川、天水、平凉、庆阳等城市为基础,这一区域发展空间较大,辐射至延安、临汾、运城、三门峡、商洛、安康、汉中和陇南等城市,丰富城市形态。尽快确立大关中城市群地理范围,以大西安为核心,做大做强卫星城,以大关中城市群的协同发展推动区域经济追赶超越、迅速崛起。
方塘智库:关中南依秦岭、北靠北山、东到潼关、西到大散关,渭河形成的冲积平原土地富饶、交通便利,四周有山河之险,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朝在此建都,您能谈一下关中的历史渊源吗 ?
春秋五霸时秦国区位图
王若冰:周人发祥于关陇地区,后相继迁都岐山周原、建都丰镐;秦人发源于天水、相继迁都雍城(宝鸡)、栎阳(西安临潼)和咸阳,都在关中的核心地区;元明清时期,天水、平凉、庆阳在不同时期都曾隶属陕西;晚清至民国,形成了大荔、泾阳、三原、凤翔为核心的渭北经济带;民国中期,形成了以渭南、西安、宝鸡、天水为核心的陇海线经济带。八百里秦川孕育了关中悠久的历史文化,关中方言地区西到天水、平凉、庆阳,东到灵宝,北到甘泉、延长,南到丹凤、山阳,关中人拥有相同的方言、民俗和饮食习惯。
秦国国都迁移路线,即大关中城市群核心区
方塘智库:您能谈一下秦岭、渭河与建设大关中城市群的关系吗?
王若冰:2004年在完成对秦岭的考察后,我产生了这样一个观点:以秦岭为中心的渭河流域和汉江、嘉陵江、岷江流域,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繁荣发生地和肇始地。尤其对以黄河为中心的北方民族来说,渭河流域才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渭河从鸟鼠山奔流至黄河,渭河流域诞生了伏羲、女娲、炎帝和黄帝等史前文明,也创造了周秦汉唐的历史辉煌。
渭河平原
在今天,秦岭是我国的中央绿肺,我国的水系源地,应该尽快将大秦岭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国家预备名录并加快推进实施。西安人很幸福,夏天可以到秦岭避暑,渭河的水可以灌溉农田、长安八水为大西安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秦岭是我国的中央绿肺
秦岭渭河在古代是关中的军事屏障,在现今是大关中城市群的生态屏障,要减少对秦岭的过度旅游开发,成立大秦岭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对旅游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和整合,避免经济浪费和资源破坏,减少渭河及各支流上游对水的截流,站在秦岭之巅看渭河,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宜居的大关中城市群。
方塘智库:最近热播的《大秦帝国之崛起》再次掀起秦文化热,你能解读一下秦人精神对我们今天建设大西安、引领大关中城市群有何启示吗?
王若冰:秦人精神一是开拓进取、坚忍不拔的精神,秦人先祖从东方迁入西锤,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和戎狄的侵扰选择积极面对,适应游牧环境,谋求生存,勇敢作战,且战胜戎狄,求得了发展;二是求真务实的改革精神,秦孝公时期面对贫弱的国力,任用商鞅变法图强,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基础;三是开发包容、广纳人才的精神,秦国地处西隅,立国较晚,曾被山东六国视为戎狄之邦,但是秦国历代国君善于任用贤能,百里奚、商鞅、张仪、范睢等外国人为秦国效力,帮助秦国一步步强大。
《大秦帝国之崛起》再次掀起秦文化热
今天,面对大西安和关中城市群发展还较为靠后的现状,作为秦人的后代,我们要发挥秦人的精神,敢做、敢为、敢担当,紧抓“一带一路”和“自贸区”历史机遇,发挥新时期改革创新、广纳贤才、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精神,实现大西安追赶超越,引领大关中城市群协同发展。
方塘智库:您认为大关中城市群如何对接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
王若冰:丝绸之路的经济文化交流从未停息,天水、平凉曾是进出长安的第一站,是起点、也是终点。今天要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一是要发挥西安科教资源优势,以高科技创新向西传播先进技术;二是整合目前各城市的工业资源,优势互补,做大做强,以先进制造业产品向西运输扩大市场;三是在长安本土文化的发掘、整理和重建上下功夫,形成丝绸之路文化向心力。
方塘智库:您认为目前我们应该如何建设大关中城市群?
王若冰:目前大关中城市群存在的问题是向心力不足,资源分散没有形成合力,比如天水的工业基础很好,但是目前缺少资金和技术,也缺少和西安等关中核心城市的交流。
我认为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是建立一个机构,最好由国家部委领导担任负责人,形成沟通、联络、通报和交流的通道,打破行政区划的束缚,让各个城市的工业资源进行整合,优势互补;二是做大做强西安,形成强有力的经济增长极和驱动力;三是完善各城市的定位,根据发展状况准确定位,如天水应以发展旅游业和装备制造业为主,宝鸡应该发挥军工业和历史文化的优势,咸阳应该紧跟西安、重点发展乡村旅游业,各城市均有发展方向和特点,避免了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方塘智库:您认为如何以大西安的文化资源来促进经济增长?
王若冰:西安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是全国少有的,一个文人在西安写写字、画画就可以生存下去,西安文化民间基础雄厚。
西安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
但目前西安的文化资源还是没有形成生产力,我认为主要是缺少创意,眼光不够,西安的文化资源面临的是如何优化升级的问题。曲江模式曾被视为西安文化经营模式的典范,但在复制推广至赵公明财神庙、法门寺和楼观台的时候却面临失败,核心是缺少创新。
我曾去了河南白马寺景区,他们的开发理念是围绕寺庙在规划中划分了多元化区域,国际寺院区引入世界各国文化,建设了印度佛殿、泰国佛殿、缅甸佛殿等景点,对游客很有吸引力。西安的文化产业要想做大做强,不能再简单复制和急功近利,要挖掘出历史文化的精髓,以创新赢得市场认可。
河南白马寺泰国风格佛殿
方塘智库:您能给大西安想一个宣传语吗?
王若冰:西安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科教领先、山水环绕,这样一个巨大潜力的城市,我认为很难用一句话来概括。可以在历史文化、生态环境、经济开放等领域各想一句广告语,推广多元化的西安概念,让大西安走向世界。
追赶超越在陕西
中国转型,陕西故事。方塘智库将持续推出“追赶超越在陕西”系列研究文章,聚焦“一带一路”、大西安、文化旅游、创新创业等热点,立体讲述陕西省的转型发展故事和追赶超越战略。
追赶超越在陕西丨对话张宝通:一心三区,发挥陕西“冷娃”精神建设大西安
注:本文作者首发于方塘智库,版权所有,转载请获得授权。授权请联系:xufengchao@ftzhiku.com